Search

WFH必做👉🏻

  • Share this:

【脊椎伸直運動-McKenzie Method】

民眾重點:
1.彎腰跟後仰都不會傷腰
2.久坐腰痠做伸直運動改善機率較高
3.腰卡疼痛沒改善找醫師與治療師評估

🎬影片
🧘建議平常腰酸
👉🏻嘗試的運動

0.趴姿擺位
1.趴姿擺位下伸直運動
2.趴姿伸直運動

❓任何問題都可以私訊我
🧎‍♀️幫我轉發並且tag我!

專業人士重點:
1.McKenzie是評估分類與治療方法
2.伸直運動對下背痛有效是剛好被發現,不代表下背痛只能這樣練。
3.下背痛跟結構改變不一定有關,但是下背痛發現中心化或周邊化的現象跟結構改變會有關。

📊前言:
前天同事問我麥肯基運動的原理是什麼?其實最早是誤打誤撞!是發明者無意中發現。從生物力學上來看,彎腰的時候,椎間盤中的髓核會像後移動。當時認為可能是日常生活動作導致腰椎壓力太大,最後椎間盤產生病變壓迫神經,然而現在知道有椎間盤問題不一定代表腰會酸痛。
為什麼推薦伸直運動?除了腰椎的曲度本來就是前突(lordosis)下背痛的人反而改變原本的曲度外,研究發現下背痛的人,腰椎做伸直的動作比起彎曲的動作來說能夠減緩疼痛與增加角度。(Donelson et al,1991)不過目前更指向是往個案的動作方向偏好(Directional Preference)

📝正文:
Robin Anthony McKenzie(1931-2013)是麥肯基伸直運動的發明者,他是紐西蘭的物理治療師。這位大師最愛的就是治療脊椎相關疾病。最早在1981年發表這套評估與治療方法。在他這輩子中他遇到許多挑戰,主要來自當時醫學對於他評估與治療方式的質疑還有當時的物理治療是以儀器治療為主,但是他發現這對病人疼痛有改善,但是並沒有讓他們變好。他甚至在他使用腰部運動

❤️最經典的概念就是中心化(集中化)現象(Centralisation Phenomenon)-遠端的疼痛消失或遠端的疼痛減少,只剩腰部疼痛。

📝這現象是麥肯基爺爺最早在1956年治療史密斯先生的時候發現這個現象。史密斯先生的症狀是右下背疼痛,而且會延伸至臀部大腿跟膝蓋。進行治療六週都沒有任何進展。他可以彎腰,但是不能往後仰。史密斯先生走進診所,麥肯基爺爺跟他說先幫我趴在治療床上。但是治療床是處於傾斜的狀態,而患者就在拱腰的姿勢下趴著五分鐘。

😭當爺爺走進去診間的時候嚇了一跳,因為這是當時被認為是危險的動作。不過史密斯先生卻跟爺爺說:這是他六週以來最舒服的時刻。更神奇的是,原本延伸至膝蓋大腿與臀部的疼痛都回到右腰部。並且大幅增加往後仰的角度。而在接下來的治療,也都在趴著後仰的姿勢下進行,最後史密斯先生痊癒了。這是最早發現中心化現象的經驗。

👉🏻後續也發現發生中心化(Centralisation Phenomenon)的動作就是方向偏好(Directional preference)意思是動作改變了1.疼痛的強度2.增加動作活動度3.改變軀幹異常的動作4.病人自述角度增加5.神經學症狀改變6.病人自述日常動作變好。(注意:中心化現象等於有方向偏好但是有方向偏好不等於有中心化現象)(Richard Yarznbowicz & Minjing Tao,2018)

想知道McKenzie症候群分類嗎?與治療原則嗎?

記得幫我分享轉發tag我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我是物理治療師,也是肌力與體能訓練教練,希望透過圖片、文章與影像來傳達資訊,讓大眾認識這兩個不同專業。
View all posts